ESG產業人才服務據點-第六期電子報(如無法顯示請點選此連結)第六期封面

主題圖片

產業新知

ESG評量指標「溫室氣體排放」怎麼算?聚焦這3件事

為了幫助描繪出直接與間接排放源、增進透明度,此溫室氣體核算體系針對溫室氣體會計與報告目的定義了三種範疇。標準嚴謹的定義不同範疇,讓企業在計算的時候較容易依循,分別如下:

  •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:
    包含固定燃燒源(固定式設備之燃料燃燒)、製程排放源(自身所擁有或控制)、移動燃燒源(控制權下的交通運輸設備之燃料燃燒,如汽車、卡車、 火車、飛機及船舶運輸)、逸散性溫室氣體排放源(有意及無意的排放)。
  • 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:
    來自於使用的電力、熱、蒸汽或其他化石燃料衍生能源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。
  • 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:
    例如員工通勤、委外的工作或垃圾處理、旅行。
  • 企業如何適應?
    • 企業或組織若想要進行溫室氣體管理,通常從內部或外部資源兩種方式開始著手。前者主要整合內部資源和培訓,研擬出永續管理架構,後者主要外包給專業的顧問團隊。
    • 雖然不同規模的企業都有企業主有意願進行溫室氣體管理。對於許多中小型企業而言,成本和資源的可能限制了對溫室氣體管理的想像。內部資源不足以建立新的管理架構模型,聘請外部顧問可能會產生高昂的成本,若缺乏長期的計畫,也難以將永續精神和實務植入組織核心。但企業依然可以靠盤點內部資源,開始著手進行改善。根據Climate Smart的研究顯示,中小企業著手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時,傾向先著手於易於落實的策略,從改善作業或業務流程下手,例如改善廢棄物處理、紙張減量或是優化內部溝通流程等。在資本投資方面,中小企業較有可能採取的策略為設備更新,例如改採購節油車輛或是節能設備。
    • Climate Smart也指出,雖然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,通常都是因應供應鏈上其他廠商需求,較少志願盤查。研究顯示中小企業透過中長期的規劃,能夠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手段而減少成本,也能降低未來能源或燃料成本波動的敏感度。以這樣的分析來看,企業落實減少溫室氣體將可視為一個投資,而且是一項風險低又幾乎能保證報酬的標的,是一個不論中小企業或大型企業都可以參考的政策。

    【資料來源:永續台灣ESG今周刊

    主題活動

    ESG永續發展暨智慧網控人才培訓班 正式開訓

    ESG永續發展暨智慧網控人才培訓班 正式開訓

    2024年5月27日,ESG永續發展暨智慧網控人才培訓班正式開訓,旨在培養學員對環境、社會及治理(ESG)原則的深入理解,並促進智慧網絡控制技術的跨領域應用,吸引了來自非本科系的學員及多位29歲以下的青年參與。此次培訓強調ESG原則對企業長期成功的重要性,並指出智慧網控技術正在改變各行業的運營模式和效率。

    學員們抱著積極學習的心態,期望通過課程了解ESG理論與實踐,並掌握智慧網控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應用。大家深知ESG與智慧網控技術的融合將對其所在領域產生深遠影響,希望藉此提升專業能力,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。

    培訓內容豐富,涵蓋ESG理論、智慧網控技術基礎與應用、跨領域協作等方面,並通過專家 講座、案例分析、小組討論及專題製作等多種教學形式,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。 學員們認,此次培訓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,能夠快速提升ESG和智慧網控領域的知識和技能,增強職場競爭力,並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。

    這次開訓象徵著企業和個人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和努力,學員們將在未來工作中運用所學知識,推動行業進步和社會發展,共同實現綠色智慧的未來。

    下一個職前訓練培訓班預計於8月中旬開班,即將針對全方位ESG人才進行培訓想第一手掌握課程資訊,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,我們將第一時間通知您。

    近期推動服務項目

    職訓綠轉型 ESG 人才培訓諮詢輔導團啟動

    ESG人才培訓諮詢輔導團啟動

    ESG人才培訓據點針對人才培訓諮詢輔導服務,將辦理人才培訓需求訪談,協助轄區事業及培訓單位,由專家蒞臨現場診斷,提供 ESG 人才培訓資源盤點及改進建議,並且擇優進行陪跑,共同實現中彰投地區永續發展,案量有限,意者速洽據點窗口聯繫。

    訓練資源地圖動態

    中彰投地區ESG相關課程講座

    課程圖片

    台中地區

    4班次課程
    10家訓練單位承辦

    彰化地區

    1班次課程
    1家訓練單位承辦

    南投地區

    0班次課程
    0家訓練單位承辦

    近期開課資訊
    下期主題預告

    你也有「碳焦慮」嗎?

    隨著氣候變化議題的重要性日益增長,企業面臨著減少碳足跡、符合環保法規、以及達成碳中和目標的壓力。這種焦慮源自於對於環境責任的認知、外部監管壓力、以及市場和投資者對於可持續發展的期待。有效的碳管理策略和數位工具能幫助企業緩解這種焦慮,提升可持續性表現。

    頁尾圖片